专业介绍详情

人才培养目标:

本专业以服务虚拟现实(VR)产业链为面向,以培养“懂职场、熟行业、厚基础、宽口径、强能力”人才为目标,通过政校企协同育人及产学研合作,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知行合一,掌握虚拟现实的基础理论、引擎开发、场景设计、交互等相关技术和技能,拥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能力,毕业后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互联网、文化旅游、在线教育、数字娱乐、金融证券等行业从事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产品或系统的开发、设计,或数据建模、传输、显式与智能交互,或算法、系统、用户体验优化等工作,适应和引领虚拟现实产业发展、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。

预期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达到下列目标:

目标1-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工程职业道德,爱岗敬业,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、服务意识、法律意识和环境意识,履行并承担软件和虚拟现实行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社会责任与义务。

目标2: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,掌握元宇宙产品/系统的分析、设计、开发与测试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,能够解决软件研发复杂工程实际问题,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,并对方案进行分析、实现和验证。

目标3: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,主动跟踪软件工程和虚拟现实领域前沿发展趋势,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与跨文化交流与项目合作能力,能够与国内外同行、客户和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与衔接;在团队组织建设、发展及项目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,成长为所在单位或组织的中高级业务或管理骨干。

目标4:能够终身学习,不断提升自身的工程实践、应用系统设计、软件开发、虚拟现实产品研发以及项目管理的能力;追求专业技术和相关领域知识的全面发展,具有创新精神。


专业特色与竞争优势:

主要特色:

(1) 面向重点产业的三链融合培养模式,构建实践教学体系。面向南昌重要产业VR、用友财务软件发展方向,发展培养创新创业力量。人才培养方面,校企共同制定课程体系、实训体系,教师挂职锻炼培养、共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。参与建立VR、财务管理软件产业研究院,构建了“认知—实践—系统实践—特色实践—工程实践”一体化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。

(2) 面向社会实效的科创人才培养,构建扎实创新服务社会的模式。在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了特等奖,为江西高校和全国财经类高校唯一的自然科学类项目全国特等奖。获“互联网+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”国赛银奖2项和铜奖1项。为井冈山市经济发展动能转变、江西法治建设方面,做出了较大实际贡献。

(3) 面向国际化的联合人才培养,打造深度融合的国内外联合教学模式。目前与芬兰奥卢大学、瑞典达拉那大学、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。2015年获教育部批准与瑞典达拉那大学进行本科合作培养。在师资力量、教学资源、教学经验等方面实现国内外合作院校的全面的资源共享。通过合作,组建了对应的研究团队、交叉教学团队,打造联合教学学科教学课程。

(4) 紧密对接了新兴产业和省市区域战略产业。VR产业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,且与江西省和南昌市的战略产业发展规划高度吻合,为推进省内外VR产业高质量发展、助力南昌市造成为世界VR之都提供充足人才支撑。

(5) 获得了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。受到省领导的高度重视,以及省科技厅、工信厅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,学校为江西省虚产联盟理事长单位;与南昌市政府合力打造“一城一产一学院”,获批工信部虚拟现实领域唯一的就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;与南昌市多个开发区签订政校合作协议。与华为、腾讯、网易、三大运营商等数十家企业在建立实习实训基地、项目开发、科研攻关等方面建立了广泛合作。

(6) 构建了高效的运营管理机制。建立由“政府引导、理事会决策、专家委员会指导、企业参与、学院独立运行”的现代产业学院运机制。依托江西省虚产联盟、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产业创新平台和江西省虚拟现实教育联盟,与企业、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广泛合作,形成了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。

(7) 创新了办学与培养模式:采取1个学院、N家企业、N个科技创新园的“1 + N + N”办学模式,在学校和科技创新园之间开展“一院两地”办学。采取“M+N”培养模式,前M年在校内,后N年前往科技创新园或企业进行真实项目实践。

主要优势:

(1) 专业优势明显。2012年,获批江西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;2015年,获批举办学校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;2019年,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

(2) 学科专业交叉,培养复合型人才。开设跨专业项目设计I/II,以完成真实商业项目为目标,组建跨专业项目团队;选拔不同专业学生组建行业定制班、产业实践班、企业强化班等产教融合班,学习跨学科知识,强化跨学科的实践能力培养。

(3) 具有雄厚师资保障: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4人,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2人,海归博士6人,教授4人,副教授17人,绝大多数教师有从事软件项目研发的经验。聘请企业师资30余人,全部具有工程师及以上职称并拥有大型应用项目研发或管理经验。

(4) 教学科研成果丰硕:近四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,发表SCI一区论文2篇、二区论文5篇;主持教育部教改课题3项、省级教改课题11项,获批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,省级一流课程2门。

(5) 学生培养成效显著。近四年软件工程专业平均升学率24.1%,多人保送至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等985名校。学生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44项;130人次参与各类科研项目;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838项,包括2019年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、2018年“创青春”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等重量级奖励;79人次发表论文,授权专利11项。


主要专业课程:

虚拟现实导论、软件工程导论、工程制图、数字媒体基础、Web开发基础、三维模型制作、三维动画设计、大学物理、C++程序设计、C++综合实践、VR入门项目实践、数据结构、操作系统、计算机网络、数据库系统原理、离散数学。

VR引擎程序设计基础、VR引擎程序设计进阶、引擎项目综合实践、Cocos程序设计、企业项目实战、跨专业项目设计、行业项目实战、用户体验技术与UI设计、次世代角色制作、沉浸式音频开发、三维特效制作、影视制作、全景视频处理技术、增强现实应用基础。

需求工程、uml与面向对象方法学、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、C#程序设计语言、Java程序设计、大数据管理技术、人工智能基础、Python与人工智能进阶、服务器程序设计、软件工程、软件测试、软件工程形式化方法、软件体系结构、软件项目管理。